(更新时间:2024年10月21日)
1.实验名称: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和溶液——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2.2
一、实验目的
1、描述一定量的不同大小的同一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描述一定量的同一物质在一定量的不同温度水中的溶解情况。
3、知道是否搅拌和温度高低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
二、实验原理
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溶质的颗粒大小、溶剂的温度、是否搅拌等。溶解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平衡的速度。
1. 溶质颗粒的大小:一定量的物质,溶质颗粒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较小,接触溶剂的机会减少,从而降低溶解速率。相反,溶质颗粒越小,表面积越大,接触溶剂的机会增加,溶解速率加快。
2. 溶剂的温度:温度上升通常会增加分子的热运动,提高溶质分子进入溶液的能力,从而加快溶解速率。
3. 搅拌:搅拌可以帮助分散溶质颗粒,增加其与溶剂的接触面积,促进溶解过程。
三、实验材料
泡腾片*6(其中一片已掰成小颗粒,每个泡腾片下面垫放一张纸张)、100ml量杯*6 (提前准备,其中5杯冷水,1杯热水)、搅拌棒
四、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溶质的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溶剂的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快。搅拌可以提高溶解速度。
2.实验名称:探究磁铁的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电磁相互作用——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3.2
一、实验目的
知道磁铁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磁极,相同的磁极互相排斥,不同的磁极互相吸引。
二、实验原理
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北极和南极。当两个磁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两种可能的相互作用:如果两个磁铁的磁极相同(即都是北极或都是南极),则它们会相互排斥;如果两个磁铁的磁极不同(一个北极和一个南极),则它们会相互吸引。这种现象被称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材料
有标识条形磁铁*2、贴好标签贴的无标识磁铁、记号笔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相同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磁极相互吸引。
五、应用
利用这个实验结论,为无标识磁铁标记南北极。
3.实验名称:探究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知识点:声音与光的传播——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3.3
一、实验目的
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声音高低和强弱的变化是由于振动的变化引起的。
二、实验原理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声音的高低(音调)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声音的强弱(音量)则与声波的振幅有关,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三、实验材料
音叉和鼓槌、铝片琴、共鸣箱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是由声波的振动快慢和振动幅度决定的。振动越快,声音越尖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4.实验名称: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知识点: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1.2
一、实验目的
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二、实验原理
空气虽然看不见,但它实际上是占据空间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验证这一点。例如,将一个空的塑料瓶倒置并放入水中,我们会发现水无法填满整个瓶子,这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瓶子的内部空间。
三、实验材料
装有水的水槽、杯子、纸巾
四、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5.实验名称:鉴别食物中的淀粉
知识点: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6.2
一、实验目的
学习如何鉴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淀粉。
二、实验原理
淀粉是一种多糖,它在某些化学试剂中会发生特异性的颜色反应。例如,当淀粉与碘液混合时,会产生蓝色的反应。
三、实验材料
馒头片、土豆片、白萝卜片、淀粉、量杯、碘液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如何鉴别食物中的淀粉成分。
6.实验名称:探究拉力大小与改变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知识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3.1
一、实验目的
能通过实验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开始或停止运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小车,通过改变作用在小车上的拉力大小,来观察小车的运动快慢如何变化。
三、实验材料
小车、标签纸、回形针、绳子、螺母(作重物)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7.实验名称:探究材料的透光性
知识点: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1.1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观察和描述不同材料的透光性,区分不同材料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
不同材质的物体会对光的透过程度产生不同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如密度、透明度等。这些属性会影响光线在物体内部传播时的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通过光的透过程度来区分不同材料的特性。
三、实验材料
小手电筒、透明塑料片、小木片、小铁片、小布片、白纸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材质的物体的透光性不同,透明物体具有较高的透光性,而不透明物体的透光性则相对较低。
8.实验名称: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是不是一样
知识点:人体的呼吸——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3.5
一、实验目的
了解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明白人体吸入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二、实验原理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三、实验材料
透明塑料袋*2、澄清石灰水、20ml量杯、小漏斗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知道我们呼吸时,吸进的是空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较多的气体。
9.实验名称: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知识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3.1
一、实验目的
明白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行为及其原因。
二、实验原理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主要取决于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当物体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上浮,表现为“浮”;当物体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会下沉,表现为“沉”。此外,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特性也可能影响其在水中的沉浮行为。
三、实验材料
泡沫块、回形针、螺丝钉、小木块、装满水的水槽
四、实验结论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不同,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当浮力大于自身重力,表现为上浮,当浮力小于自身重力,表现为下沉。
10.实验名称:探究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
知识点:地球围绕太阳公转——2022年科学课程标准9.2
一、实验目的
知道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方向的变化与光源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
影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在光下影子的长短与光源和地平线夹角有关;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照射方向有关。
三、实验材料
带底座的小木棍、手电筒、白纸
四、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影子的长短与方向随着手电筒光照的位置改变而改变。